古人为修身养性,
可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
如今,
身处喧嚣尘世,吾辈当效古人,
少一些物欲横流,多一些闲情雅致。
焚香
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
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
香,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
究其实,它出身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
品茗
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
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
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
古人的一杯茶,
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
听雨
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万事万物,聆听点点滴滴的雨洒落大地。
淅沥淅沥的雨滴,是雨精灵所奏的催眠曲,
让大地生物都能安然入睡,获得一种心灵的惬意。
赏雪
欣赏雪花的晶莹剔透,冰清玉洁。
在这凡尘世界也要保持一种像雪花一样的纯洁无瑕,
保持一份超凡脱俗、高洁的心境。
候月
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
诗人将月融于内心思想情感之中,
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
酌酒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
庄子宁愿做自由的,
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
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莳花
花卉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
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
国人好花,不仅仅好其花形,更缘于花文化的精髓:花韵。
“不清花韵,难入高雅境界“,人们现在赏花,更是神重于形。
好兰者,好其高雅脱俗;
好菊者,好其独立寒秋;
爱荷者,好其出淤泥而不染;
好梅者,好其临寒斗雪。
叩色空
宇宙万物,自然之音,如轰轰的雷声、呜呜的风声、潺潺的水声,
还有那花开的声音......
它们是自然界共振、和谐之音。
色空之声,空灵、悠扬、沉吟、醇厚,是自然万物碰撞之音,
只待一声而击,像那流水击石响彻山涧,
发出宇宙之音,自然之音。